黃國良(虱目魚、白蝦、鱸魚).JPG

黃國良

無毒養殖夢的實踐者

 

臺南市北門區屬靠海鹽份地帶,長久以來居民多以養殖捕撈為業,黃家自祖父開始就以養殖虱目魚為業,歷經父親黃碧田,到現在黃國良回鄉繼承事業,算一算也有超過一甲子的時間。

 

曾經遠離家鄉 終又回到故鄉

  從小看著祖父與父母終年辛勤工作,收入卻僅能糊口,讓黃國良深感傳統養殖漁業未來發展的侷限性,因此,國中畢業後即遠赴異鄉求學,之後便長期待在海外工作,直到身體不堪長時間勞累才回到臺灣。原本只是在北部經營餐廳,一日返鄉,看著父親吃力扛著飼料的背影,黃國良才驚覺,原來自己已經離開家鄉這麼久了,如果不回來幫忙家業,那麼,祖父和父親辛苦維護的魚塭,總有一天會消失。

  於是,黃國良結束了餐廳生意,毅然決然回到臺南老家,與父親黃碧田一起從事他當初不願繼承的養殖漁業。不過這一次,他決定突破傳統,透過低密度的養殖方式,以及生態環境平衡的維持,終於飼養出了保有過去芝麻香風味(俗稱麻仔氣)的虱目魚。

 

節能減碳有方 自行研發「造浪機」

    黃國良說,為了讓池水保持充足氧氣,漁民一般透過水車系統進行增氧,但是如何利用有限的增氧設備,讓池子保有足夠氧氣量讓魚蝦生存,則是另一個難題,「其實電費才是養殖漁業的最大支出成本。」為了有效降低電費成本,黃國良發揮實驗精神,在三個水池裡分別配置不同類型與數量的增氧設備:一池僅有水車運作;一池則是鼓風機和水車並行;一池除了鼓風機和水車,還有一臺自行研發的「造浪機」──利用水循環的原理,讓空氣能隨之循環。以往一池一個月平均要2萬元左右的電費,改以水車、鼓風車、造浪機交替運用之後,每個月三池總電費不到1萬元,不但大幅降低電費成本,還能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。

 

堅持無毒養殖 力行責任生產

  「我不懂藥,所以我不用藥。」這句話,是黃國良執行無毒養殖的最高指導原則。他所採用的低密度養殖方式,看似收成驟減,卻有效提升了存活率;除了引用海水,也用益生菌照顧水質,藉以提高魚蝦的免疫力。此外,黃國良更透過生物多樣性的方式,達到一物剋一物的效果。在他的養殖池裡可以看到近十種不同生物,儼然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小型食物鏈,因此而省下了不少飼料成本,可謂一舉兩得。

  無毒養殖的堅持,一方面是給消費者食之安心的承諾,另一方面,也是黃國良友善環境理念的實踐。正是這份對消費者的責任,讓他選擇投入產銷履歷驗證,因為他認為,唯有透過公正第三方驗證,以及全程記錄之資訊公開、可追溯,才是責任生產能夠有效執行的關鍵。

 

達人有話說:

虱目魚菲力是黃國良的招牌產品,料理時無需用油,光是乾煎就很美味!

 

品項:虱目魚、白蝦、鱸魚

產期:全年

arrow
arrow

    產銷履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